大君主/太上皇 Overlord (1975) 藍光25G

Availability:

100 件庫存


NT$100

100 件庫存

片名:大君主/太上皇 Overlord (1975) 藍光25G


年份:1975


格式:藍光25G


片裝數:1


發音:英語


字幕:中文繁/簡


備註:本片為黑白電影



1975年的《大君主》這部電影正正是描寫D-day 1944.6.6盟軍二戰最大的諾曼底“大君主”登陸行動,由斯圖爾特·庫珀 導演,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本片是之後許多電影參考的二戰佳作。 電影背景: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的清晨,以美英軍為主的同盟國軍隊於法國南部諾曼第海灘登陸。開闢了所謂的第二戰場,計劃代稱為「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也有人翻成太上(皇)或統主或霸主(中國大陸翻)。其實OVERLORD是指一位英國君主。由於諾曼地登陸的保密措施,許多人並不知道真正的攻擊發起時間,最高當局一律以代號稱之,Dday代表攻擊發起日,H時代表發動攻擊時間.盟軍以後的各項攻擊行動都以此模式實施。盟軍並採取大規模的欺敵措施,一項代號為「堅忍」的欺敵行動,誤導德軍,以為盟軍將於海峽最窄處的加萊登陸。同時並實施大規模空襲,削弱諾曼第附近德軍力量。盟軍統帥艾森豪原定於六月五日實施登陸,但因天候不佳,展延至六月六日。 事實上盟軍在登陸時天氣還是相當惡劣,許多士官兵皆不耐船只顛簸,紛紛暈船,嘔吐...在生理上承受極大的負荷。可是憑藉著一股信念,大部份的士官兵還是默默承受下來,並沒有太大的反彈。相反的都希望能早日脫離集結區的等待之苦,早日與德軍作戰。當時,對多數人而言,只有一件事值得他們關心,那就是何時發動攻擊?而在漫長的等待時,為排解無聊與苦悶,士官兵便以賭博為樂,當時以美軍的駐地部隊最為風行,幾乎無處不賭,如果在臺灣,可能早就被送禁閉了。 計劃中將諾曼第灘頭畫成五大部分,由西向東分別為猶它(UTAH),奧馬哈(OMAHA),黃金(GOLDEN),天後(JUNO),寶劍,(SWORD)灘頭。其中的猶他灘頭由美國第四師負責登陸,奧馬哈灘頭由美國第二十九師與第一師登陸,黃金灘頭由英軍第五十師負責,天後灘頭由加拿大第三師負責,寶劍灘頭由英國第三師負責登陸,預定於登陸的頭兩天(D+2day)內使用兵員176,475人,車輛20,110輛完成登陸。為對它們提供支援,共出動達上萬架次的軍機及5,000多艘軍艦和登陸艇。登陸後各灘頭皆能順利登陸,僅有輕微抵抗,唯一的例外是奧馬哈灘頭,由於空襲與岸轟效果不佳,復加上盟軍忽略德軍第三五二步兵師的增防,導致該灘頭死傷頗重.總計有2,500人傷亡,佔登陸日當天盟軍死傷總數的四分之一強。 大君主作戰計劃中,特別計劃以三支空降部隊先期空降敵後,分別控制各處要道,遲緩德軍增援部隊抵達,以利盟軍地面部隊進攻。空降突擊為求發揮奇襲的功能,決定於夜間實施,一方面以夜色掩護空降行動,另一方面也達奇襲之效。在最高指揮部中初步估計,空降突擊的戰損率極高,可能達五十%,部份單位甚至會有高達七十%以上的損失.對艾森豪而言,批準空降行動是一個難題,明知損失極高,但又不得不為。在通盤考量下,仍然通過由美國第一O一及八二兩支空降部隊與英國空降第六師共一萬八千多人負責此一艱鉅任務。艾森豪於行動前特別花了一個多小時與空降部隊士官兵談話,在空降部隊出發後,艾森豪將軍凝視著夜空,國家廣播公司記者瑞德.穆勒,意外地發現這位將軍眼中竟充滿盈眶淚水。 盟軍登陸後,為確保灘頭堡陣地完整,並源源不斷送上補給品,因此各項後勤設施也準備妥當。其中最為特別就是人工港口的設計.這也是第一次採用的新設計。人工港的名稱為桑椹(Mulberries),大小相等於一個多佛港(Dover),共造了兩座,在防波堤與灘岸之間,又放下許多三層樓高的水泥箱(代號鳳凰)及浮動通道(代號鯨魚),灘頭上並昇上防空氣球,避免德軍戰機的侵擾。除此之外還有由英國本土直接連接至灘頭的海底油管。每日送至灘頭的補給品達百萬噸,提供盟軍的完全支援。但是由於天候持續惡劣,最後還有暴風雨侵襲,人工港口後來毀於惡劣的暴風雨中,但是它的出現仍是盟軍在最初登陸階段,鞏固灘頭堡陣地的唯一屏障與支援。